指导思想: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研组将在区教育文体局和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的指导下,坚持以《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学习、实施和区第四届“骏马杯”比赛为抓手,认真实施《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提升全校数学教师学科素养和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学科组成员简介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学历 | 职称 | 课职务 |
冯晶 | 女 | 29 | 本科 | 小高 | 一数备课组组长 |
殷巧娟 | 女 | 28 | 研究生 | 一数 | |
范丽 | 女 | 33 | 本科 | 小高 | 二数备课组组长 |
钱丽琴 | 女 | 29 | 本科 | 小高 | 二数 |
傅海燕 | 女 | 45 | 本科 | 中高 | 三数备课组组长 |
高文蔚 | 女 | 27 | 本科 | 小一 | 三数 |
张辉 | 男 | 43 | 本科 | 中高 | 三数 |
谈晓丹 | 女 | 26 | 本科 | 三数 |
二、学科发展现状
优势:我们是一支年轻的队伍,是一群有冲劲与理想的年轻人,有学科带头人傅海燕和张辉老师,他们教学理念先进,教学经验丰富,是青年教师的榜样。其他老师都在局小认真学习了两年,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课堂得到一定的打磨,能基本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认真执行数学课堂教学常规能做到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指导学困生,适当进行反思。
不足:教师的对于教材的把握,学情的分析,理念的落实等都需要进一步的磨练。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提高不快,对课程标准和年段目标的解读还不透彻,教师们自主研读教材、确定教学目标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很多研究都是表面的,点状的。理论学习、说课、评课、反思、案例交流等围绕主题展开的意识还不够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还不强,参与课题研究还缺乏主观能动性,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学科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三、主要工作和措施
1. 紧扣“学习”:不断学习学习理论知识,学他人实践。勤记录,多思考,善分析,努力提高老师的数学学科素养和专业素养。
(1)以自学为主要模式,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和《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2)在研读课标的基础上,认真研读教材,提高老师自我解读教材的能力,做到:读懂教材:理清教材内容编排体系,明确该知识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读透教材:认真参加教材分析、研读教学建议,包括教材的每一个信息,每一句提示语,每一个练习,每一个思考题的设计意图。读厚教材:读出蕴含的思想方法,读出数学素养,读出渗透的数学文化。注重从局部到整体、从意义到结构、从结构到思想。读活教材:在类中求同,在同中求异。
(3)利用学校图书馆,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常识、数学学科知识与常识的学习,举行读书沙龙,读书心得交流。
(4)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和局小教育集团活动进行整合,通过专家讲座,听示范课,与集团内外教师进行交流、沟通、碰撞,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和业务修养。
2.立足“研究”:有教有研,有教必研,以研促教,以研兴教,要围绕“教学”工作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
(1)进一步加强备课组功能建设,将备课组活动日常化。坚持备课组每周一课的听课评课制度,确定研究主题,积极教研。做好、做实备课组内每日一议,积累经验。
(2)加强教研组工作的管理,重视集体研究的效果。以集体研究来促进教学、搞好教学。结合教学实际,原则上每月安排一次专题教研课,每次安排一至两位老师上研究课,上课教师说课,其他老师评课,围绕“构建清晰有序高效的课堂教学”,开展各类课型的有效结构设计专题研讨活动。重点关注课堂教学中清晰的板块设计,清晰的教学问题设计,清晰的学生活动设计和清晰的目标达成,指导教师进一步深入研究,切实做到高效的课堂。
(3)围绕教学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在组内进行相互听课、评课的活动;积极参与集团各级公开课、观摩课和研讨课及学科研讨活动等,真正使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有特色,在各项活动结束后注意进行反思、小结。希望能够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顺利开展,使教师拓宽教学视野,增加教学手段,积淀理论素养。充分利用教研时间,积极“看”起来,“说”起来,“议”起来,真正“动”起来。
3.注重“活动”:扎实开展基础达标,学科活动,小型竞赛,背景资料的工作继续完善积累。
(1)基础达标:一年级:口算小能手——“10以内加减法及20以内进位加法”;二年级:我爱记口诀——“口算表内乘除法”;三年级:笔算大比拼——“乘除法笔算”
(2)学科活动: 一年级:有趣的拼搭 ;二年级:有趣的七巧板
(3)俱乐部活动: 国际数棋(执教:钱丽琴) 数学思维训练(各年级)
4.加强“常规”:优化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
(1)改进教师的备课质量,在“精、实、深”上下功夫。
结合新北区《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的备课模式,以新的备课方式进行课堂推进,备课中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做到收放有序推进,既要关注内容的呈现方式,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多预设多反思,精心设计练习和板书,5年内新教师备课手写。
(2)合理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把练习设计落到实处,精心设计层次化、多样化、兴趣化的练习。
(3)每月举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对作业的书写,批改,作业数量和质量的控制进行调研。
(4)加强单元目标达成练习与分析。每单元教学结束后,由备课组为单位组织单元练习,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改进后阶段教学。期中期末认真进行质量分析。
5.深化“课题”:以课题促进教学的改革,提高老师们进行课题研究的水平。
以备课组或个人为单位,申报数学课题,好计划,搜集整理资料,深化研究,并作记载。邀请学校领导和专家具体指导。增强课题组老师的研究意识,正确运用研究方法,认真进行研究,并注意深入地分析思考,积累各种有效的资料。
6.在数学课程中有机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学校及学校周围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让学生们对环境问题进行多种角度的参与和实践,并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初步了解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到的环境科学知识和当前重要的环境问题,树立保护和改善环;培养环境道德观,把环境道德教育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发展环保技能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龙城小学数学教研组研究活动一览表(2012年9月)
周次 | 主题 | 主持人 | 承担人 | 质量调研人 |
一 | 讨论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 范丽 | 范丽 | |
二 | 研讨课:三年级《练习二》 | 范丽 | 谈晓丹 | 冯晶、傅海燕 |
三 | 殷巧娟汇报: “骏马杯”理论考试学习心得 | 范丽 | 殷巧娟 | |
四 | 教研组研讨课:二年级《认识图形》 | 范丽 | 钱丽琴 | |
五 | 国庆休假 | |||
六 | 研讨课:一年级《认识物体》 | 范丽 | 冯晶 | 钱丽琴、高文蔚 |
七 | 备课组集体备课 | 范丽 | 备课组长 | |
八 | 教研组研讨课:一年级《5以内的加法》 | 范丽 | 殷巧娟 | |
九 | 备课组集体备课 | 范丽 | 备课组长 | |
十 | 研讨课:二年级《认识线段》 | 范丽 | 范丽 | 殷巧娟、谈晓丹 |
十一 | 期中质量分析 | 范丽 | 备课组长 | |
十二 | 教研组研讨课:三年级《认识周长》 | 范丽 | 谈晓丹 | |
十三 | 备课组集体备课 | 范丽 | 备课组长 | |
十四 | 研讨课:二年级《认识秒》 | 范丽 | 钱丽琴 | 傅海燕、冯晶 |
十五 | 备课组集体备课 | 范丽 | 备课组长 | |
十六 | 教研组研讨课:冯晶 《认数》 | 范丽 | 冯晶 | |
十七 | 备课组集体备课 | 范丽 | 备课组长 | |
十八 | 研讨课:一年级《9加几》 | 范丽 | 殷巧娟 | 傅海燕、范丽 |
十九 | 备课组集体备课 | 范丽 | 备课组长 | |
二十 | 教研组研讨课:期末复习 | 范丽 | 范丽 | |
二十一 | 期末质量分析 | 范丽 | 备课组长 |
2012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