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备课组成员简介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工作时间 | 学历 | 职称 | 荣誉称号 | 备注 |
冯晶 | 女 | 1985.11 | 2005.8 | 本科 | 小一 | 常州市教坛新秀 | 备课组长 |
殷巧娟 | 女 | 1986.1 | 2011.8 | 硕士研究生 | 小二 |
二、本学期教学现状分析
一年级有4个班,每班接近40人。学生们都接受过不同程度的学习教育。通过目测,发现学生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部分学生思维活跃;部分学生计算能力强,学前教育重视的是知识的掌握;还有部分学生思维和知识都需要重点关注。因为刚从幼儿园毕业,大部分学生比较以自我为中心,有了一些基础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部分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在学前教育时都基本没有养成,需要重点培养。
三、本学期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
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备课与上课的一体化,实现集体备课与教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使备课过程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另一重点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重点,培养低年级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主要措施:
(一)制订计划。学期初,由备课组长提前确定每次集体备课的时间、中心发言人及研讨主题,提前通知。组内成员明确分工、内容后,钻研教材,进行备课准备,撰写备课发言稿及教学设计思路,以备集体议课时发言。
(二)磨课实践。首先集体研讨,由主备人写出教案,并执教。参与听课的老师评课,指出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互相学习,共同改进。对教案进行二度修改。个人执教可根据本班的学情,对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修补,写出个性的教学设计方案并付诸教学实践,同时教师还可根据教师本人和班级的实际,随时调整教学设计,以求最佳效果。
(三)反思提炼。在教学结束后,备课组教师根据交流教学情况,反馈教学效果,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改进措施。在反馈的基础上,各位教师要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认真撰写教后札记,分析成与败,总结得与失,从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四)抓好一年级新生的教学常规教育。学生刚入校,对上课的常规不了解。年纪小,自律性差,有部分学生没有说普通话的意识,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等等,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持之以恒抓好教学常规教育。
(五)精心设计作业形式,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提倡布置选择性、层次性、实践性、趣味性作业,把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的批改、评讲应做到细而勤。认真开展“培优补缺”活动,对后进生要多鼓励多表扬,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从身边事物入手,渗透环保教育。
一年级的学生认识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体直观。老师可以从教材上涉及到的身边事物入手,渗透环境教育。比如一年级第一单元的数一数,数蝴蝶、树、小鸟等事物,在学生数数的同时要教育学生要爱护我们周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在第二单元比一比,比高矮、长短时,要教育孩子爱护公共设施,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杂物等等。
四、备课组活动安排表:
一 年级 数学 学科备课组活动安排 2012年9月
周次 | 具体内容 |
2 | 集体备课《分一分》 主备:冯晶 |
4 | 组内研讨课《认识物体》 冯晶 |
6 | 集体备课《8~10的分与合》 主备:殷巧娟 |
8 | 组内研讨课《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殷巧娟 |
12 | 集体备课《数的组成、写数》 主备:冯晶 |
14 | 单元研讨课《20以内的进位加法》冯晶 |
16 | 制定总复习计划 主备:冯晶 |
18 | 全面复习,完善资料,迎接检测 |
五、学科活动安排表:
周次 | 具体内容 |
8 | 有趣的拼搭 |
12 | 丰收的果园 |
一年级数学备课组
201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