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概况>>绿色学校>>学科渗透>>文章内容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备课组计划
发布时间:2014-09-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范丽
 

一、备课组成员简介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工作时间

学历

职称

荣誉称号

备注

冯晶

1985.11

2005.8

本科

小一

常州市教坛新秀

备课组长

殷巧娟

1986.1

2011.8

硕士研究生

小二

 

 

二、本学期教学现状分析

我们二年级4个班,每个班学生接近40人,每个班都至少有一名韩国学生。通过一学年的学习,学生们的学习习惯基本养成,但要在基础上巩固、提升。每个班的学习水平差不多,其中有两个班有基本合格和待合格学生。本学期要继续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并根据韩国学生和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

三、本学期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标》,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

2、通过活动,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提高青年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和教研能力。

3、提高课堂质量,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主要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

加强学习《新课标》理论知识,不断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积极开教学改革实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二)扎实开展活动

1.备课

每两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每个月除了一次平常式的备课,另一次备课,则真正贯彻“集中式的集体备课”。

1)平常式的备课要求:

年级的2位成员共同阅读本年级教材,研讨授课的内容,认真备课。备课时要认真备教材、备学生,求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案中重在突出学生的学。

具体:

A、备课要体现出力求培养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学生,使学生进课堂与出课堂有提升。

B、备课要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要力求达到“四统一、四不统一”。

注:遇到分歧,可以备课组一起讨论。

2)集中式的备课要求:

集体解读——个性化设计——课堂实践——集体反思——重组

具体:事先备课组内选定研讨的课的内容,活动前,提前将教材发放。活动时,各自根据教材进行解读,然后交流个性化设计。活动后,相关老师进行课堂实践,并将课堂反思及时发至教学网,备课组成员进行跟帖回复,进行集体反思,相关老师再进行教案重组。

2.课堂:

1)课堂上重视学生习惯,继续抓好学法指导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学生的书写、倾听、发言、勤思善问、认真审题等习惯和能力的培养。积极提高培优补差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年级成员互相听课,力争每周听课一节。

3.课后:

1)年级组内青年教师做到每周一篇反思,其他教师每月两篇。

2)切实树立“减负增效”科学的教学观,认真对待班级中学习困难生的转变问题,本年级组数学不留回家作业。备课组的每位教师要学会分析自己所教学班级学生的状态并积极地给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归因,使他们转变态度,从学习的苦闷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来自生活,数学将用至生活。

3)老师要积极创设数学特色班,发挥各自才干,突出各自的数学特色。

(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渗透环境教育

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经历着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年龄阶段都表现出与其他年龄阶段相区别的一些典型的特征。所以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向学生渗透不同的环境教育内容。二年级的学生对汽车都有一定的了解,许多学生都是家长用汽车接送放学的,本学期教材上有和汽车有关的教学内容,老师要向学生介绍“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理念,尽量乘坐公交车、提倡步行、骑单车。教材上还有与废旧电池有关的教学内容,老师要向学生介绍废旧电池如何回收、处理不污染环境,以及垃圾如何分类回收。

 

四、备课组活动安排表:  

   年级 数学 学科备课组活动安排  20139

周次

具体内容

2

集体备课《两位数连加的笔算》 主备:冯晶

4

组内研讨课《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冯晶

6

集体备课《乘法的初步认识》 主备:殷巧娟

8

组内研讨课《5的乘法口诀》殷巧娟

12

集体备课《认识米》 主备:冯晶

14

组内研讨课《观察物体》冯晶

16

制定总复习计划    主备:冯晶

18

全面复习,完善资料,迎接检测

 

五、学科活动安排表:   

周次

具体内容

5

有趣的七巧板

10

我们身体上的“尺”

 

 

              一年级数学备课组

20139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龙城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珠江路50号    电话:0519-86920361 81583037       苏ICP备10201501号-2
    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