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的下午,来自新北区教研室、局小教育集团、新北区各兄弟学校的专家、老师们济济一堂,共聚龙城小学一楼多媒体教室,举行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集团办学背景下成员学校校本教研的研究》阶段研究语文展示活动。来自龙城校区的王紫瑾老师和局小本部的王燕老师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诗歌作为此次公开教学的内容,一首是充满童趣的儿童诗,一首是充满科普的散文诗。一曲诗与童真的快乐演绎就此开启……
诗 让意境更美
王紫瑾老师的课堂里让每一个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画面的想象与描述。通过她诗意的引领,让孩子将简单的诗句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那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小鱼在河里自由自在地游着。这时,河面吹过一缕微风,水面漾起了波纹……而王燕老师却用一个音诗画,把孩子们从现实带入了遥远的银河,用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把孩子们带入了书写的王国。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王燕老师最后将课文中的生字词组成了一首美美地诗,浑然天成。
问 让对话更真
问得巧:王燕老师第一次与二年级6班的孩子接触,她用一个巧问:“你们特别想问点什么?”一下子拉开了自己与孩子的距离。王紫瑾老师面对的是自己班级的学生,用“热情”一问,问开了学生的心房,让诗文的课堂多了几许炽热。
问得活:两位王老师分别用了两个开放性的提问,一下子开展了全文的教学:“你最想变点什么?”“你想问银河,问什么?”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在自由阅读全文的过程中,文本的语言得以内化,让学生通过自由的述说让语言得以实践。与此同时,两位老师还不停地追问:“你唱的是什么歌?为什么你这么喜欢睡在这里?你能猜一猜他的意思么?”
写 让课堂更活
两位老师分别执教的一、二课时,王燕老师的第一课时更关注识字教学。课始,王老师就将词串集中呈现,在行云流水间,不动声色地将课文中难读难理解的词语进行解释。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也让学生们在她的影响下,认真专注地写好“郎”“相”。王紫瑾老师则充分利用诗歌的仿与创,让学生在课堂上仿题,仿手法,仿意境。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首小诗,理解诗的节奏、排列、组合。学生由一开始的仿说,到后来的仿写,再到最后的仿意境,让诗与课堂完美融合。
作为我校省级重点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语用点的挖掘与选择的课例研究》的一个节点性活动,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让我们的课题研究更深入。活动期间,课程部刘叶花主任就集团背景下语文备课组协同教研方式的开展作简要汇报交流。李小艳老师与戚秋月老师代表执教教师的年级组一起分享了自己的听课心得。最后,小语特级教师薛辉更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给我们一起分享了他的想法,并对我们学校的语文课题提出建议,希望我们在课题来回的路上,不断进发,有序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