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短暂的休息,7月5日下午,紧跟上午理论奠基的脚步,课程培训在许嫣娜副校长轻松的开场白中再次拉开序幕。王一军教授也用他特有的幽默感振奋着每一位参加培训老师的精神,又开启了一段精彩的课程之旅。
在回顾中清晰课程理论
对于一线老师,课程理论的内化的确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作为课程论、教育学心理学专家的王教授在下午培训一开始并没有紧接着上午的内容讲述,而是用清晰又有条理的语言帮助老师们复习回顾了上午的理论,他从综合课程的历史发展娓娓道来,引出了“学科本位、社会本位、学生本位”三种综合课程类型以及分别为“主题中心”“问题中心”“故事中心”为主的综合课程设计模式,帮助老师们在万花筒般丰富的多种教育模式中看清教育本质,树立了“任何课程都不以牺牲知识、运用为代价,它必将是以尊重知识获得,发展人为最终目的。”的课程观。
在案例中明确实践路径
用案例来诠释课程理论,是下午课程培训的主要内容。王教授从综合课程模式之一的“问题中心式综合课程的设计”谈起,用各种案例揭示出问题中心课程与社会中心课程的区别,强调了要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研究社会问题的能力;又从“说故事的课程”与“故事模式”阐述了故事中心式综合课程设计的内涵。他还引入了国外多个课程开发的案例,如狐火课程、小学科学与数学综合课程、日本“综合学习时间课程”、STS课程,通过对这些课程内容、特征、实施过程及评价方式的了解,老师们直观地感受到课程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这样去开发课程。此外,王教授独具匠心,通过课程撰写案例的比较以及自己设计的《文明用餐礼仪》课程让老师们明确了课程开发方案撰写的基本框架。
大量的案例让课程理论“活”了起来,而王教授引经据典、深入浅出的讲述更让“高冷”的课程论走出了象牙塔,走进了每一门学科,走进了每一段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