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知多少——一年级节气课程活动点滴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欢闹喧嚣的,大自然是奇妙的……一年级的我们对大自然充满好奇,对传统文化——节气的感应也是如此。
我们与“节气”相识
霜降虽然是秋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但也是我们一年级孩子开启节气课程之旅的第一站,紧接着,我们与“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相识,我们与《二十四节气歌》相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初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我们与“节气”相知
在节气之旅中,我们了解到《二十四节气歌》是我们古代农民伯伯根据天气的变化和谷物的生长编出来的,他们根据节气歌就知道什么时候要做什么了。我们还渐渐与一些节气相知:
霜降,古籍中解释“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一般在公历10月23日前后,气温不断下降,大地上开始出现初霜,初霜也叫早霜,有的地方菊花盛开,也叫菊花霜。“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霜一般在晴朗的时刻才能形成,所以有句俗语叫“浓霜猛太阳’,如果早上出现厚重的浓霜,这一天一定是个大晴天。
11月7日有一个新的节气,叫立冬。立,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义。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在 11 月 22 日或 23 日,表示开始降雪,雪量小。“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古籍《群芳谱》 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 ” 节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时间是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最低温度都降到了0℃或以下。大雪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可见,大雪节气是表示这一时期,降大雪的起始时间和雪量程度
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23日之间。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做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对于中国而言,这时正值“三九”前后,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
我们与“节气”相约
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通过观察植物生长、动物繁衍,采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不同节气的特点。我们与“节气”相约,在新学期里我们要知道其他节气的更多秘密。(图文/刘叶蓉 图片提供/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