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学校概况>>依法治校>>规范管理>>校产安全管理>>文章内容
常州市龙城小学电教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修订稿 校园网用户信息安全守则
发布时间:2017-03-1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 栋
1.必须遵守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常州市教育系统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2. 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对所提供的信息负责。不得利用计算机连网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等犯罪活动,不得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有碍社会治安和有伤风俗的信息。   
3.必须接受并配合国家有关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
4.在校园网上不允许进行任何干扰网络用户,破坏网络服务和破坏网络设备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但并不局限于)在网络上发布不真实的信息、散布计算机病毒、使用网络进入未经授权使用的计算机、不以真实身份使用网络资源等,违者将严肃处理。
5.校园网上的信息和资源属于这些信息和资源的所有者。其他用户只有取得了这些信息和资源所有者的允许后,才能使用这些信息和资源。软件使用应遵守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规定。
6.未经许可,用户不得在公用计算机上自行安装软件。
7.用户有义务向网络管理员报告任何违反用户守则的行为。   
8.校园网主要服务对象是全校的教师和学生。未经网络管理员许可,严禁任何非本校人员(包括教职员工家属)使用校园网。
9.对于违反《校园网用户守则》的用户,学校将视情节轻重对其实施处罚。
计算机网络教室管理制度
1.计算机网络教室必须有专人负责管理。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
2.应按资产登记制度对设备分类编号,贴上标签,定位放置。
3.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室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严禁在网络教室内进行非法活动和联机游戏。使用外来存储设备前应先对其查杀病毒,管理人员要定期做好防毒杀毒工作。
4. 任课教师应及时填写计算机网络教室使用登记表,并指导学生正确填写上机登记簿。管理人员要定期查看,如遇故障应及时维修。
5.管理人员应保障电源、计算机和网络等设备正常运行。下班前应及时关闭电源总闸。
6. 计算机网络教室应定期打扫,保持清洁,做到无积灰、无垃圾。要做好防盗、防雷、防火、防尘和防水等工作。
 学生机房操作守则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和《常州市中小学校园网用户守则》等法律法规。对于违反上述规定者,管理人员有权立即取消其上机资格,并视情节严重予以相应处理。
2.进入机房不携带食物、口香糖和饮料等,必须换上干净鞋套。
3.未经允许,不得私自携带各类存储设备进入机房。
4.按老师指定的座位上机,不得高声喧哗,四处走动。对网络教室里的设备必须爱惜,遵守操作规程,合理使用。严禁在座位和计算机外壳上乱刻乱画。 
5.上机前要检查座位及计算机。发现损坏要向老师报告。自己损坏,则应照价赔偿。
6.操作计算机应按照学习规定内容进行,不得随意进行非学习内容的操作。 
7.计算机使用中,如发现冒烟,异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关机,并向老师报告,等待处理。
8.下课时要再次检查座位和计算机,并认真填写上机登记簿。按次序退出机房,不无故滞留机房。
校园网络管理中心管理制度
1.校园网络管理中心的所有设备必须有专职网络管理员负责维护。应按资产登记制度对设备分类编号,贴上标签,定位放置。
2.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和《常州市教育系统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3.网络管理员应做好校园网运行情况监控工作,每日记载工作日志。遇到紧急情况,应及时通知有关主管领导,并做好记录。
4.网络管理员必须定期对设备进行各项检测和清洁工作。发现故障应及时维修。
5.网络管理员应做好上网行为管理并定期备份数据。实行上网实名制,记录并留存用户使用的互联网网络地址、内部网络地址对应关系,日志内容保存60天。
6.未经网络管理员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中心机房。网络管理员和主管人员不得擅自透露设备配置和口令。
7.严禁使用来源不明的存储设备。严禁擅自拆卸、挪用校园网络设施设备。
8.校园网络管理中心应保持清洁,禁止在机房内吸烟、吃食物。做好防火、防盗、防尘、防腐和防雷等相关工作。
校园网络设备管理细则
1.校园网络设备均必须有专人负责管理。应按资产登记制度对设备分类编号,贴上标签,定位放置。
2.校园网络管理中心必须严格遵守《校园网络管理中心管理制度》,做好设备运行维护记录。
3.校园网络各结构节点设备由设备所在的办公室(或教室)指定专人协助网络管理员,做好简单的除灰除尘等清洁工作。
4. 网络设备到货后,应于规定时间内验收完毕,并尽快投入试运行。在保修期内,满负荷运转,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5.任何人不得私自变动所有已入网的设备和线路。如确需变动,必须经校园网络信息管理中心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行。重要更改必须报校主管领导批准。
6.校园网络设备因正常使用损坏或到达淘汰年限,应及时报废。报废要严格按审批程序进行,未经上级审批,不可私自处理。
7.网络信息系统部分进行外包,由专业电脑公司协助。
                 常州市龙城小学电教设备使用管理制度修订稿
一、制定目的:  
 统一办公计算机及教学设备的使用规范和要求,保证办公计算机及教学设备的正常运行,强化学校办公制度和常规管理,为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充分、合理地辅助教学、办公提供制度保障。
 二、适用范围:   电教设备泛指办公室计算机、打印机,教室投影机、实物展台、电视机等电教设备。
 三、具体内容:  
 1.办公计算机及电教设备是教学活动、备课、查找教育教学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接收文件通知等教育教学工作和专项工作配备的专用设备,仅供办公使用。 
 2.要做好办公计算机及教学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保证计算机及电教设备在本人使用期间外观及一切配件完好;对计算机及教学设备应经常进行维护和保养清洁,使之干净整洁,每次使用进行使用维护登记。  
3.要爱护办公计算机及电教设备,发现办公计算机及电教设备故障时不得私自拆开计算机,应填写书面维修单向各年级电教管理组上报(新校园数字化管理平台可通过手机和电脑网上填报)并请专人维修,并作维修记录。正常的使用故障,保修期内应由学校信息技术中心及后勤保障中心确认后,由学校通知公司售后部门进行维修,如产生维修费用,由学校承担。私拆办公计算机及电教设备造成的损失由个人承担。 
 4.为保证计算机正常运作,确保校园网络的绿色、通畅,请教师对杀毒软件经常更新;不私自安装有害系统运行和校园网络安全的软件;上班时间不要打开占用网络资源带宽较多的窗口(如非教学用大容量文件视频下载等),以免引起网络堵塞;办公计算机一律不得下载或安装来历不明的软件,陌生光盘、U盘等移动设备须杀毒后才能使用里的文件;不轻易接收或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不轻易打开不明链接,不轻易点击网页广告;不登录色情、暴力和反动网站;不得利用学校办公计算机上传或散布有损国家、集体利益和形象的信息和言论。 
 5.工作时间办公计算机必须用于教育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不得利用办公计算机进行与常规教育教学工作无关的操作(如上网聊天、炒股、购物、游戏、观看本地及网络休闲娱乐类的音频视频)。  
6.每天离校前应注意检查计算机及电教设备所处状态,做到及时关机并切断办公室主电源,坚决杜绝通宵开机的现象,以防火灾隐患。并保持高度的安全责任意识,注意随手关好办公室门窗。    
7.增强防病毒等安全意识和能力,不提倡自行安装、运行自带软件,不准安装游戏或其它非教育教学相关的、非常规性的程序或软件,平时要注意做好常用资料、重要资料的备份。  
8.办公计算机名应统一设置为本人中文姓名,严禁私自更改计算机IP地址,防止网络故障不私自接入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以防网络冲突瘫痪,学校教学无线网络登录密码不向学生透露,如教学需要,由老师帮助终端填入密码使用完毕清除。  
9.养成规范使用计算机的习惯。特别注意:请不要把重要的文件和程序存放或安装在C盘或桌面。  
10.教师办公用计算机属于学校固定资产,是服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其所有权归学校,教师只具有使用权,不得擅自外借他人。教师因退休、调出(或借出)本校及长期病假(半年及其以上)的,由学校将其使用的计算机收回。 
 11.教师办公用计算机采用“借用保管”方式,实行教师本人专用专管(如教师调动办公室则“机随人走”)该教师就是计算机的使用者和保管者,将长期使用该计算机,中途不予调换。计算机交给教师个人使用后,其安全、基本维护等一切由该教师负责。每学期结束前学校组织检查每台计算机的情况,并据实登记。如有使用者保管不当而造成遗失的,使用者应负相应责任,及赔偿。 
12. 教室内电教设备所属班级班主任做好维护管理和记录,提醒任课老师做好使用登记
 四、奖惩制度
1.每学年将统计教师使用办公室计算机情况,如能自行维护计算机使用完好,维修率低,学校将在绩效考核中进行奖励。 
2. 教室内电教设备使用维护较好,维修率低的班级,给予所属班级班主任年终纳入绩效进行奖励。
3. 电教维护组成员,所提供的服务纳入工作量,年终根据所提供的服务情况和老师的评价纳入绩效考核进行奖励。
4.如果发现教师有违反以上任何一条制度的,将给予警告、关闭网络、收回该计算机或追缴赔偿等处理措施。 如有违纪违法行为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龙城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珠江路50号    电话:0519-86920361 81583037       苏ICP备10201501号-2
    日访问量统计  总访问量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