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山中凤凰鸣,涉深水者得蛟龙
——集团教研之数学青年教师(低段)课堂展示活动
秋风送爽,微凉遍至,惬意的温度和空气充斥着每个角落,黄金十月正是收获的季节。
今天,局小教育集团数学组齐聚中山校区的多媒体教室,三位青年教师为大家呈现了三节研讨课,大家就锤炼基本功、提升专业素养开展了研讨。
聚焦课堂,宝剑锋从磨砺出
从下午1点开始,来自龙城校区的陈菲老师、凤凰校区的刘佳老师和中山校区的单信老师分别执教了一年级《认识11-20各数》、一年级《认识加法》和二年级《认识线段》。
陈老师的课堂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让学生感悟、体验、领会“十几”这一数的概念。通过数一数、捆一捆、说一说等一系列丰富的操作活动,逐步渗透“数的组成”,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对11-20各数的认识。对教材整体设计把控精准,对教学重难点的一一突破,显示了一名青年老师极高的教师素养。
刘老师的课堂节奏明快,教师语言凝练,课堂环节过渡自然流畅,渗透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考路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加法”含义。在课上,老师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来帮助丰富对加法算式的内涵认识,让具象凝练成抽象、又由抽象演绎具象的过程十分精彩,学生通过“看算式说三句话、听算式画图”等活动逐步领悟了加法概念。
单老师通过两次切一个苹果的情景创造性地导入新课,让人眼前一亮。同样丰富的学生操作活动——找一找、指一指、画一画等,在学生的每一个活动中都注重规范简练的数学语言表达。教师对学生发言的回应点拨如涓涓细流,概括自然又具有指导性,给予学生充分思考和操作的空间,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都在一幕幕师生交流中呈现。
共同参与,华山论剑试比高
课后,集团课程部蒋敏杰主任组织大家填写了“教师课堂常规考核表”,蒋主任引导每位老师从对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课堂师生对话的实际效果、教学内容的实质把握以及对学生资源的捕捉等几个维度思考,给出合理的评价。三节课分别属于数感念、形感念、加法运算初步认识三个范畴,老师们为什么这么设计?追求什么,蕴含什么?迁移到其他内容如何准备?一系列有深度的问题都指向更深层次的专业思考。
这次的活动也为集团青年老师搭建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教学基本功的平台,只有在一次次的磨练中,老师们的教学水平才会逐步提高。
细致点评,专家引领有高度
随后,特级教师、集团副校长周志华老师为三位老师的课堂作出了精彩点评。周校长集中指出了几位老师出彩之处:
1.陈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形式丰富,老师激情飞扬,夯实了低年级学生的课堂常规,课堂推进很有节奏感。
2.刘老师把数量关系演绎得十分丰富,聚类分析的意识,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的本质,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丰富了对加法内涵的认识。
3.单老师对学生活动恰到好处的点拨和回应很有机智,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操作活动加深巩固了对线段概念的理解。
周校长希望能通过这样的课堂练兵,提高青年老师的即兴应变能力,让课堂教学进展得更有节奏,多一些美感。还要注意对低年级学生提出的一些概念不能太抽象,注意提问的感觉和语气等。
通过一次课堂,经历有效的移植、修改和重建,站在已有成熟的教学研究上,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状态,实践出更耐人寻味的课堂教学。相信经过这次的磨课,青年老师们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