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灯踩高跷,迎财神接元宝,家家户户乐逍遥……”,当各大超市响起熟悉的旋律,新年的脚步又更近了。过年的习俗有哪些呢?
“放鞭炮!”
“穿新衣!”
“吃团圆饭!”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诶,聊着聊着怎么齐声背上儿歌了,还句句离不开吃。也难怪,舌尖上的中国可非浪得虚名,节庆总与美食牢牢连在一起。每年除夕前后,也是立春节气临近的日子。哪种食物最能代表新春呢?非有春卷一席之地不可。春日“咬春”始于唐朝,一个“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儿。在万物复苏之际,把植物嫩芽包裹而食,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期许。
不行不行,口水都要流下来了,赶紧行动吧。爸爸妈妈提前准备了饼皮、馅料,来到学校食堂,和孩子们一起包春卷。菜馅寓意勤恳,肉馅寄托富贵,豆沙馅代表幸福,通通包进饼皮卷起来,经过油锅炸制,黄金灿灿,香气四溢,寓意着五谷丰登,是对来年的美好祝愿。
很多孩子是第一次包春卷,虽然手法略显生疏,但是兴致不减、乐趣非凡,自己包的才好吃嘛。好东西要分享,请老师尝一尝,给家人打包一份,更别忘了鼎力相助的大厨师傅,团团圆圆、热热闹闹才是年味呀。(文/单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