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下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积极心理学推广人吴志伟老师来到常州市龙城小学,为全体教职工做了心理健康主题的讲座。
吴老师在讲座伊始,就组织大家玩起了互动游戏:游戏双方竖起大拇指,对对碰,眼睛对视五秒。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件事向对方介绍自己的积极品质;通过一件事向对方表达对他的一个积极品质的赞美;向对方介绍最近让自己最满意的一件事;向对方倾诉最近让自己烦恼的一件事……在游戏中,大家参与的热情一下被激发起来了。
吴老师趁热打铁,讲述了多位知名心理学家的理论,并结合他亲身经历的典型案例娓娓道来,如:孩子不肯上学怎么办?孩子多动、自闭怎么办?孩子说谎、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吴老师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剖析,让我们明白:每一个人每种行为都在表达其某种需求,我们要聚焦的不是孩子的行为,而是孩子行为背后的“需要”;对于孩子的“需要”,我们要做的就是:觉察、表达、满足……只有当孩子的内在“需要”被看见、被表达、被满足时,其行为才会发生真正变化。
吴老师的一番话,让我们不由得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和行为背后的理念。做一位幸福教师是我们的追求,因此我们要努力让自己的心理获得“成长”。吴老师告诉我们要把握两个维度:一是从专业的角度看,既要提升学科素养、教育教学以及管理服务的能力,又要提升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二是要高度重视教师个体和群体的“心理资本”的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学校以及班级心理文化生态,在积极教育的理念和取向下去追求更好的教育品质和办学成果。
让我们在心理成长的路上,做一位幸福教师!
(撰稿:苏文艳 摄影:马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