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教师的道场,既是布道场,也是修道场,承载着非比寻常的重任和意义。可以说,一个教师真正的高光时刻,就是他站立于课堂的那一刻。
为确保“对症下药”、切实可行地解决每位教师的教学问题,为他们突破现状提供帮助,提升教材解读力、学情分析力、课堂教学力、总结反思力等各项能力,为教学生涯之初的入格打基础,最终实现课堂驾驭游刃有余,工作室于6月初开展了“全体教师课堂摸底”活动。一周前,每位老师确定好上课班级、教学内容,在不影响原有班级教学进度的同时,依次进行了课堂展示。
【课堂风采】
李婷老师一马当先,用一堂精彩的校级公开课展现了其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以及精准的课堂把控能力。一篇三年级课文《我们奇妙的世界》,既解决了生字新词的“音、型、意”,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掌握行文顺序,整体感知文本,在朗读中想象、体会和品味世界的奇妙。
随后,其他老师也依次呈现了各具特色的课堂风采,工作室领衔人周校更是利用繁忙的课务、公务之余,一节不落地到场,认真听完每一位老师上课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和总结。
胡芯老师执教的是一年级课文《荷叶圆圆》,课文中富有童话个性色彩的语言和胡老师自然的教态,如夏日清泉般沁人心脾。
陈思伟老师执教的《大象的耳朵》,让二年级的孩子们知道了要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看待他人的评价,不要盲目改变自己。
胡昕老师和丁含露老师虽然都上的是二年级课文《蜘蛛开店》,却给我们呈现了两个截然不同、“各有乾坤”的课堂。胡老师的课堂清晰实在、扎实系统、动静结合;丁老师的识字教学图意结合、直观形象、颇具亮点。
杨澜老师带着三年级的孩子抓住“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两个中心词,将自己置身于情境中,与文本产生共鸣,领略海底世界的神奇。
作为四年级老师,徐克萍老师时刻关注单元语文要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纳米技术的新奇特点与神奇作用,并能进行有科学依据的大胆想象,培养了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和创造精神。
如果说低段语文教学重在“落实情境、落实朗读、落实识字”等方面,那么五年级《田忌赛马》这一课,吕靓雯老师便充分训练了孩子们的文本概括和情节梳理能力,抓住思维推理这一重点,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受疫情影响,孩子们的信息技术课无法在机房进行,作为信息技术老师,邵琪老师在尽可能让孩子都能有机会实际操作的情况下,将Scratch编程与数学运算相结合,为孩子们带来了一节丰富的课外拓展课,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与逻辑创新能力。
冯华老师是毕业班的老师,她的复习课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了巩固知识、训练能力,更有“温故而知新”的新要求,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评课探讨】
我们常说学生做题“做了不讲”等于白做,老师上课“上了不评”也不能进步。打铁需趁热,周五下午,大家齐聚一堂,一起就本次课堂摸底进行了反思与回顾。
周校首先对几位老师给予了充分肯定,总结优势有:
全体教师能精心钻研教材,设计教学环节,整体课堂把握较为到位;
教师能将课堂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通过丰富的音频、视频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益;
注重课堂常规,学生整体训练有素;
疫情下能保证学生的安全距离,师生互动面向全班,做到多元立体,互动生成精彩。
……
随后,周校就每位老师的课堂依次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肯定亮点的同时指出了每个人的不足与问题,改进的方向和重点,例如:未能很好地在学生充分表达交流后进行朗读;分割了课文内容,教学模式从整体变成点状;捕捉学生资源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互动交流的学生立场还要进一步关注; 学生课堂表达的话语系统还要进一步训练;教材的解读还要进一步到位......
周校如同一个亲切的长辈,给每位老师提出了中肯而又宝贵的意见与建议。面对问题,每位老师都很乐于和虚心接受,因为大家很清楚,发现问题意味着下一步就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意味着塑造更优秀的自己。教师发展是其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更是教师作为主体自觉、主动、可持续的建构过程。
教师的每一堂课都是其教育生命中的一个点,点点相连,便构成了教育生命的轨迹,也决定了教育生命的质地。假使教师能用一颗匠心来守护他的课堂,对课堂精益求精,尽力使每一个点都达到极致,那么,他就在提升自己课堂品质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教育人生的品质。
(撰稿:杨澜、胡芯 图片:冯华、邵琪 审核:周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