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时节,秋意正浓,秋天的数学课堂也独有一道风景。10月22日,龙城小学“海燕”数学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走进了二年级的数学课堂,听课研讨。一、二、三年级的数学老师们也一起参与了此次活动。
共生教学,玩转课堂
孙瑜老师执教的内容是《观察物体》。她让孩子们把可爱的玩具小猴请进了课堂,小朋友们四人为一小组,分别观察小猴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感知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小猴各不相同。孙老师将各种游戏渗透其间,小朋友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对数学浓厚的兴趣。
单文霞老师执教了《认识线段》一课,她以“认线段、找线段、折线段、辨线段、画线段”为教学主线展开教学。
她先让每一个小朋友把桌上随意摆放的毛线拉紧,找发现,又以“找找数学书封面有几条线段?”“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你会在这张正方形纸上折一条线段吗?”等问题推进教学。生动有趣的活动,配以单老师适时的点拨和引导,让每一个小朋友都沉浸其中,其乐无穷!
思评结合,提升素养
课后,两位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孙老师认为,在课堂秩序良好的情况下,要关注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她也提出了对自己的要求:要多多钻研教材,要以生为本,关注课堂,关注每一个学生。
单老师认为低年级几何教学,应该注重用直观方式描述概念,通过丰富的表象引导学生认识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在操作中感悟、认识几何物体。
工作室其他成员也围绕这两节课进行了点评。顾芬老师认为孙老师改变了单一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自主观察的时间,使学生收获新知;陶丽老师欣赏单老师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闵霞老师对单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认为在“折线段”的环节,可以以学习单的方式展开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时找到一个抓手。
在研讨的最后环节,傅老师分别对两节课进行了重建,并为成员们今后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了锦囊妙计。
妙计一:备课时要认真解读文本。带着问号读教材,要注重新旧教材的对比,不同版本的对比,充分理解编者的设计意图。
妙计二:课堂上要关注学生倾听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老师要有扶有放,从模仿到创新,鼓励孩子说完整话、响亮话、连贯话,并且落实到每一节数学课中。
妙计三: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创设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使课堂充满童趣,让每一个孩子学有所获,不断提升学习能力。
每次活动,都在见证成长;
它总会留给我们几分欣喜,几分感动,几分思索。
欣喜于青年教师的茁壮成长;
感动于工作室的团结互助;
思索未来的前进方向。
欣喜露在脸上,感动藏在心里,思索长存记忆中,鼓励前行。
(撰稿、摄影:朱云 审核:苏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