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中师生的共同活动可以有效彰显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了更好地了解工作室成员的“原生态”课堂,推动教师发展,在过去两个月内,数学教研组成员进行了课堂重建。
低段课堂,尽显风采
低段课堂由陈晨、单文霞老师执教,她们分别执教了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和《观察物体》一课。课后,数学组的老师们围绕这两节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巢红开和孙瑜老师关注了课上资源的呈现方式,陆静和闵霞老师关注了信息技术水平在教学中的运用。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案例,自由谈论教育教学做法与得失,实现思想与智慧的交流。最后范丽主任对两节课进行了中肯地点评,她鼓励全体数学教师从日常困惑中寻找研究方向,认真解读教材,立足学情,准确把握知识链,让备课更有效,以学引思,促进学生发展。
中段课堂,精彩纷呈
中段的课堂,由四位老师分别呈现,他们围绕同一节课,展开不同形式的教学。陶丽和闵霞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认识垂线》一课,朱云、毛素玉老师执教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一课。
陶丽老师的课堂目标明确,流程清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带来的惊喜,课堂充满了数学的理性美。闵霞老师从生活入手,抽象出平面图,引导学生通过分类、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建构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对垂直的理解。朱云老师的课堂注重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注重“生活味”和“数学味”的统一;注重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统一;注重现实性和创造性的统一。毛素玉老师从学生活动入手,通过4次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认识面积。
听课老师们对这四节数学课也作了全面细致的点评,在肯定三位老师精彩呈现的同时,也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精准到位;二、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活动设计要目标明确;三、在形式多样,由浅入深的练习设计中深化概念;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多“飞”一会儿。
冬天,是一个蓄势待发的季节,是一个孕育希望的季节。全体数学老师将继续锤炼自己的课堂,携手努力、共同谱写属于自己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