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芳华,沉香流年。11月30日,新北区小学数学讲堂在常州市龙城小学如约举行。全区小学数学教师代表在现场深入学习。活动由常州市龙城小学范丽主任主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李志军主任莅临指导。
智慧灵动课堂,学与思并肩
第一版块课堂展示分设两个会场,会场一分别由龙城小学的朱云、百丈中心小学的赵春香两位老师执教《平移和旋转》、《因数和倍数》。会场二分别由孟河中心小学的张思月、三井实验小学的邹琴两位老师执教《用字母表示数》、《方圆之间》。
朱云老师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游乐场场景入手,提供了大量的感性教材,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化抽象的概念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同时通过充分的活动让学生在分一分、找一找、移一移以及转一转中学习感受了平移和旋转。
赵春香老师依托了四大活动带领学生进行研究与探索。学生自主体会出有序无遗漏地写出所有因数的方法,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发现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有什么特点,老师以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整个课堂开放有趣,由扶到放,学生在自主轻松又积极的氛围内扎实地掌握了本堂课的知识,受益颇多。
张思月老师教态亲和,语言细腻,把琐碎抽象的数学娓娓道来。她引导开展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学生活动,恰到好处的提问把整节课串联了起来,学生高举的小手和沉静的神态伴随了整节课。
邹琴老师执教的是一堂生动的探究性开放课程,课前邹老师带领学生了解中国成语和古建筑中的“方”“圆”,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在研究探索过程中,始终以学生探索、小组合作为主,结尾融入了开放性的题目,课程灵活性非常好,学生在参与趣味活动中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
魅力高效讲堂,学与思共存
第二版块分别由四位老师做了讲座:龙城小学陈菲带来《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魏村中心小学的宋群花带来《落实“双减”作业先行》,百丈中心小学的褚君带来《基于多元表征的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三井实验小学的高岩带来《基于教材的小学低段数学项目化学习研究》。四位老师的讲座深入挖掘教材,从理论到实践,汇报了近阶段的研究过程和成果。
陈菲老师选取教育热点话题“深度学习”“单元整体教学”讲述了自己以及团队课题研究的历程和收获。独特的研究视角、丰富的教学案例、充盈的阶段成果,彰显了老师的教育研究智慧。
宋群花老师围绕“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原则:一致性、趣味性、多样性,结合生动形象的年级作业设计,横向纵向展现了作业设计的过程和方法。介绍了学校的各项作业方案与实施过程,聚焦多元化作业评价,注重学生对待数学的态度、兴趣、体验,学生收获学习的快乐。
褚君老师从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研究背景、研究价值等方面细细道来:数学概念教学研究的切入视角,有关多元表征教学的研究现状,思考注重概念生成的过程,避免缺乏本质内涵的挖掘等,体现了研究方式的多元化。
高岩老师针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已有的研究基础,介绍了数学项目式学习,研究开展的过程和实施策略。
深度专业指导,学与思共享
李志军主任最后总结时,深入独特的解读了几节课,提出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会思维,突出数学思想,让学生的学习经验有价值。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老师有所提升,发展学生的思维。四位老师关于教育热点问题,教师研究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等的汇报,把多版本的教材进行对比,基于自己学校的现状开展作业设计,基于教材进行有生命力的研究,肯定了大家的研究价值。
李主任要我们思考“习题要采用怎样的方式教学?”先讲后练,先练后讲,边讲边练,要根据练习的难易程度,学生的掌握程度,采用合适的方式教学。只有增效方能减负,把研究优秀的课后作业转向研究有效的课堂作业,追本逐原,提升课堂效率。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守望教育,最美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前行在工作的路上:回头,有一路留下的动人故事;低头,有彼此温暖鼓励的脚步;抬头,更有清晰明朗的远方……
(撰稿:徐和萍 摄影:数学组 审核:范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