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气温回升,在这“鸿雁归来”“草木萌动”的时节,常州市龙城小学语文学科组教研暨教师发展共同体工作室迎来了本次中期教学展示活动。
教师发展共同体工作室领衔人周亚军校长躬先表率,带领学生们走进了选自清代文学家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一个片段——《两茎灯草》,深度解读了在临死前执意要挑掉一茎灯草的“吝啬鬼”严监生这一人物形象。
“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围绕“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这一语文要素,周亚军校长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咀嚼感悟、提炼方法,运用对比分析,孩子们聚焦了严监生在面对周围人的问题时,三次“摇头”的动作区别、细微差异,体会其截然不同的心理活动,从而感受作者描写人物时的层层推进、入木三分。而后又以课文插图为抓手,引导学生思维发展,通过所见进行联想,把自己置身到故事的情境之中,并始终围绕“两茎灯草”这一典型事例,品味人物形象。
接着,由工作室成员吕靓雯老师执教同样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的课文《威尼斯的小船》。吕老师以课后习题为依托,带着孩子们了解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又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发现描写小艇外形特点时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好处,接着借助表格,让孩子们逐步理清了小艇和居民之间的紧密联系,展现小艇的四通八达和人们的各得其乐。
“足下万里,移步换景”,在对课文动态描写有了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吕老师又指导孩子们方法迁移,试着自己写一写公园里赏春的人,做到了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随后,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张丽娟校长和曹燕校长,对工作室的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她们认为,两位老师都能紧扣单元语文要素设计,教材解读到位,教学目标清楚;挖掘语用教学点,设计有新意,能灵活捕捉资源,课堂有张力。希望工作室可以经常开放课堂,示范展示,带领更多青年教师钻研教材,快速成长。
(撰稿:杨澜 摄影:胡芯 审核:周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