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份温暖的教育,
都是从相遇开始,
这份美好的相遇,
关于孩子、关于家长,
关乎彼此之间共同的教育梦,
踏着春天的脚步,
我们一起共赴幼小衔接之约。
4月27日下午,常州市龙城小学李小艳副校长主持召开了“对话﹡衔接﹡成长”理念下的幼小衔接项目组线上会议。参加本次会议的人员有新北区全体幼儿园、小学的幼小衔接项目负责人,以及部分幼儿园老师和小学一年级老师。
幼小“对话”,启发教育行为
龙城小学黄玲玲老师:入校近一年的时间,大部分孩子已经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孩子们在心理、素养、习惯、社交等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部分孩子还需要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在集体活动中更有规则意识,增强边界感。期待幼小进一步合作,特别关注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纪律意识的增强,以及简单学习任务的训练。
银河幼儿园张玲老师:张老师介绍了幼儿在园的一日安排,通过游戏任务卡,鼓励孩子相互合作;通过分享交流,鼓励孩子充分表达;户内外相结合,给予幼儿充分的体育锻炼的机会,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玩”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是在“玩”中学,在自主游戏和自由活动中增长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全盘谋划,分享“创意活动”
薛家实验小学张建妹老师:“善教育真学习,双向衔接遇见美好”。薛家实验小学通过创生科学的衔接思路,形成系统的科学体系,创新完善的衔接机制,促进教师的快速入格,扣好儿童的第一颗“纽扣”等方面,为学生创设了适宜的环境、课程。学校开发实施评价渠道,“善真银行”存折、“善真之星”评比和“成长的足迹”成长手册等多样化的全新的评价方式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了小学生活。
在家校合作方面,利用家长热线电话、班级家长微信群,加强家校交流,让家长和教师相互交流,了解学生校内外学习和生活等情况,探讨子女的教育、培养方法和途径。
河海实验学校蔡腾飞老师:河海实验学校基于对当前衔接教育的主要问题的探寻和研究,努力寻找真实的、有价值的“衔接点”,为“幼小衔接课程”编制提供依据。通过园校联动实施“参观体验课程”,家校互动实施“入学准备课程”、师生悦动实施“角色适应课程”,帮助儿童与家长消除入学恐慌和焦虑,引发入学期待和信心。
华山幼儿园陈英杰老师:华幼围绕“幼小衔接”项目,以三条线索之力、聚基础之事、行日常之为,真正开启了幼小衔接园本化行动。以“自主签到”这一小点为突破,引导教师看到一日生活中的寻常事彰显幼小衔接作用的方式。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签到形式、签到表格和签到工具进行设计,“小小签到格,藏着大智慧。”签到解密过程亦是孩子们新知的获得与内化的过程。
围绕“幼小衔接”项目,华幼从理清一种认知、打造一支队伍、形成一项研究、架构一组关系、积累一类经验五个方面入手,从项目到研究再到项目的循环,聚焦日常、扎实研究。
天润幼儿园钱聚倩老师:“在一次次的交流中,我们达成共识:只有让孩子们有快乐有趣的早期学习体验,才能够成就他未来的美好人生。”天润幼儿园通过与龙城小学的联合教研,理清了衔接方案、细化了实施过程。在课程优化过程中,对接小学课程内容,梳理幼小衔接课程纵向线;根据本年度大班孩子以及家长的调查问卷,分析现状,重点预设,开发活动,帮助儿童顺利衔接。
满怀憧憬,砥砺携手共进
最后,本次活动的召集人——新北区幼小衔接工作室小学组组长李小艳副校长肯定了老师们精彩而详细的发言,针对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实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和指导,鼓励老师们要以良好的心态、正确的评价等方式去指导教育孩子,坚持系统推进幼小衔接。同时指出,幼小协同,不断增进了解;双向奔赴,通过实践与探索,做好沉浸式幼小衔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转折点。
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
双向衔接是教育的相互呼应
是学校和社会的协同合作
一切努力
只为我们热爱的儿童
不用翻山越岭
就能自然而然地遇见
更美好的自己
(撰稿、摄影:黄玲玲 审核:李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