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德育工作体系,大力促进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常州市龙城小学开展了多个以德育为主题的专题讲座。
名班主任养成记
8月23日下午,我校特邀新北区教育局基教处秦琳主任,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以“我是一·名班主任”为主题的德育讲座,共同探讨教育新路径。
秦主任以班主任们常见的难点问题为导向,结合自身丰富经验,对名班主任的评选等工作进行了详细指导。而后,又继续围绕“如何建立新·动力班集体”娓娓道来。她将具体实施过程高度凝结成“新”“联”“轻”“共”四个关键词:
一、在“新”字上下功夫,建构新动力的场域系统:
班主任应充分利用教室环境,让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都“动”起来。
“挑战任务达成”“个人进阶目标公告”——让展示看得见;
“设立分类书架”“自主选择阅读目标”——让任务有挑战;
“布置活动空间”“学生参与模块设计”——让区域有特色;
“共享课堂学具”“征集维护管理建议”——让工具能共享。
二、在“联”字上下功夫,激发新动力的活动系统:
班主任应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让每一位孩子、每一个家庭都“动”起来。
创建班级“立项目标”展示平台:设立“班级秀时光”、举办“学生成长论坛”等;
共筑家庭“成长目标”共融平台:设置“运动爸爸会”、举行“周末亲子读书会”等;
建立学生“个性化社团”创建平台:支持学生发起个性化社团,并定期提供“路演”机会;
利用学校公共资源赋能平台:以学习赋能为目标,以为学生平台的创建提供场景、资源、思路等。
三、在“轻”字上下功夫,打造新动力的激励系统:
班主任应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班级凝聚力,从“评价目的”“标准制定”“评价手段”“评价结果”四个方面入手,建立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动力系统”、遵循“关键品格,底线准则,容易办到”的基本原则,将成长报告制作和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同时用评价结果为每个学生画像,指向独特的优势特长等。
四、在“共”字上下功夫,凝练新动力的精神内核:
即将“学校文化的共同指向”、“学校德育的特色打造”、“班级氛围的独特呈现”和“师生特质的共同展现”交汇,构成新动力的核心,也就是班级文化的精神内核。
由此,我们必将建立起能让学生自主表达、自我发现,自我挑战、自我进步,自我进阶、自我管理的全新班级样态。
龙城@未来的实践与构建
在秦主任的指导下,龙城教师们趁热打铁,以年级组为单位,就“龙城@未来:儿童品格德育情境的实践与构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生命树 七彩果”七彩中队评比细则若干项条例进行了修正与创新,对“龙城银行”学生成长服务中心规章进行了研读与补充,更对龙城小学班主任职责进行了解读与细化,并各派代表一一上台汇报展示。
班级里的“漫”孩子——个性化学生的专业指导讲座
8月25日上午,江苏大学讲师、常州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高婷叶四维一体心理健康成长指导站负责人、常州市德安医院心理门诊高婷叶副主任莅临我校,为大家带来了《如何收回学生飞走的“心”?——认识注意力识别多动症》的主题讲座。
高主任首先带着全体老师进行了轻松有趣的热身小游戏,让大家切身体会到“集中注意力”这一关键要素的重要性。接着,她又依次从“认识注意力”“注意力品质”“提升注意力”“识别多动症”等方面,向大家普及介绍了如何识别多动症(ADHD)孩子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
实验数据显示,多动症(ADHD)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以持续存在的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冲动为特征,4%-12%的学龄儿童,66%-85%患儿的多动症可持续到青少年和成年期。这些“特殊”的孩子在学校,尤其是课堂上的表现尤为明显,此时,老师通常第一个发现儿童有多动症,那这时候老师在多动症的发现和诊断中显得尤为重要。多动症不是“小毛病”,早发现早治疗很重要。
教师可以采用明确孩子需要改编的行为——表扬并强化学生的恰当行为——谨慎使用惩罚——对ADHD儿童的行为进行跟踪记录——与家长建立联系等系列措施。
而作为ADHD的父母,亦可以:
1、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读懂孩子的行为;
2、积极关注,重视资源——建立沟通新模式;
3、千方百计,改善注意——提升有效专注力;
4、有效方法,塑造行为——问题解决五部曲;
5、执行功能,影响一生——自控调节和管理;
6、为爱赋能,共育未来——和孩子共同成长。
最后,高主任还推荐了三本相关书籍供大家进一步了解:
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短短几天的培训学习却留给龙城的老师们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次又一次的触动。相信大家能够以“名班主任”为方向,秉持立德树人不动摇的初心,做一个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行中有善、脚下有远方的德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