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新起点。为了把新课标的教育理论切实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数感及数学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9月28日下午,成长团数学老师们相聚开展了一次数学教研活动。
聚焦课堂 精彩绽放
本次教研活动由闵霞和胡倩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和《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两课,两位老师紧跟新课标,关注学生数感培养,给予学生充分自我探索及感受数的空间。
第一节闵霞老师执教的《认识图形(一)》,这是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入校第四周,我们看到一年级小朋友精神饱满,发言积极,说话完整,表达流畅,倾听认真,这些都是老师长期训练的硕果。整节课闵老师能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来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闵老师的这节课正是在教学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线,学生为主体进行开放活动式的教学。滚一滚、摸一摸、说一说、找一找等活动,使学生获得对图形最直接的体验。
第二节胡倩老师执教的《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这节课从三个层次入手,第一个层次:在情境中感悟加法含义《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创设有趣的生活情境,胡老师本节课以龙城小火车贯穿整节课,龙城小花园、开心游乐场、数学王国站等,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第二个层次:加强口算,鼓励算法多样化,5以内的加法计算的基础是认识了数和数的合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急于将最优化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讲解,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第三层次:在游戏中拓展、深化。胡老师设计了各种闯关游戏火眼金睛,我会说、妙笔生花,我会画、天马行空,我会编、回顾反思,我会分、眼明手快,我会举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的加法的意义,掌握了扎实的数学知识。
高位引领 笃行致远
教师个人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整个集体的研讨、分享。课后,数学组教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热烈交流。第一:教学目标要定位准确,用好教材的练习、体现练习的层次性。第二:板书设计方面体现良好的示范性,需要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要贴合幼升小的年龄特征,板书设计富有趣味性、简洁性。第三点:由于幼升小的小朋友思维特征基本处于形象、直观阶段,因此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到生活中去观察、操作,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活动,将各个教学目标落实于每一环节,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水到渠成,符合幼升小儿童的认知规律。
本次活动得到学校各方的大力支持,老师们积极参与,达到了共同研究共同提高的教研氛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平时在数学教学中不仅仅要教授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智特点和知识特性,将数学运用到生活和多元文化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维技能和应用能力,帮助孩子们对数学的学习和实践有更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