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周四下午,常州市龙城小学吴明“体育+”工作室所有成员,齐聚五楼会议室,在领衔人吴明主任的带领下,开展第六次工作室活动,并特地邀请来了常州市教科院王俊博士,担任本次评审组专家。本次活动由工作室成员的各项市区级课题开题汇报、“体育+”课题组的项目跟进及专家指导性建议三个板块构成。
活动一开始,我校六位课题主持人就在市区备案课题的开题进行了汇报工作,依次是丁含露老师的《新课标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应用的课例研究》、吕靓雯老师的《基于语文课程专业质量标准的小学考试评价研究》、马丽老师的《小学美术教师基于AR(增强现实)的互动学习模式优化与实践》、吴苏媛老师的《素养导向的小学信息科技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唐妮老师的《幼小科学衔接教育的实践研究》和“体育+”工作室领衔人吴明主任的《指向小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体育+”课程构建与实施的研究》。
紧接着,“体育+”工作室领衔人吴明主任就《指向小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体育+”课程构建与实施的研究》该课题,从课题的研究方案、研究计划、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成员分工以及后续的研究计划这几个方面向大家进行了阐述。
“体育+”课程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简称,是学校体育育人价值在纵向和横向层面的深度拓展和延伸,本课题项目组中的“体育+”课程主要是指体育课程本身的整合;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融合;体育课程与学校教育活动的综合。指向小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体育+”课程是以健康生活素养中关于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3个维度及12各方面的健康生活素养为培养目标,构建包含体育学科内整合课程,跨学科融合课程,超学科俱乐部课程的“体育+”课程体系。主要从4个研究目标入手:形成指向小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三类三域十二维”“体育+”课程体系、形成指向小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体育+”课堂建设方案与实施策略、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指向小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体育+”课程评价机制、健全指向小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体育+”课程资源。
该课题组的前期工作由核心攻关、初步架构到中期的分项实施、完善方案到后期的实施推广、总结提升,项目组成员一直在努力。在课题后期的工作安排上,由十多位项目组成员通过自身的研究专长,也进行了明确的任务分工。
最后,专家组王俊博士对各项课题进行了评估,他首先肯定了吴明“体育+”工作室内6项课题主持人的前期工作的精心筹备,课题研究内容新颖,符合新时代学校教育综合育人的发展方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很好地把握了研究方向;课题目标与内容清晰,通过体育学科的角度来影响或改善学校的整个教育生态;课题实施方案科学、可行,以构建分层、融合等四大学习生态圈为抓手,各子生态圈初步建立的操作框架具有较高的操作性,思路清晰。王俊博士在肯定各项课题顺利开题的同时,并提出了各项课题组后期实践层面可操作性的宝贵建议,各项课题组主持人认真倾听,虚心接受,相信他们的课题在王博士的指导下,必定会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